CopyRight©2021 139GAM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Bungie取消项目详情曝光:灵感源自《星际战甲》与《原神》
据报道,更多关于Bungie已取消的项目“Payback”的细节浮出水面。据Jason Schreier在Bloomberg的新报道,Payback是一个设定在《命运》宇宙中的“孵化项目”。它并非《命运3》的全面续作,而是一款采用第三人称视角的衍生作品,区别于《命运》系列常见的第一人称视角。
Schreier的报道指出,这款游戏让玩家能够利用系列角色探索广阔世界,合作对抗怪物、解开谜题,并从《原神》和《星际战甲》中汲取灵感。Payback据说在两个月前已被取消,其大部分开发团队成员已转移到Bungie正在开发的另一款游戏《Marathon》上。
该报道证实了记者Jeff Grubb早前的说法,即Bungie的老将Luke Smith和Mark Noseworthy在Payback项目取消后离开了公司。Grubb在自己的播客中提到:“Luke Smith和Mark Noseworthy已经不在Bungie了,他们被裁员了。”随后,他澄清说,虽然用了“被裁员”的说法,但更准确地应描述为“由于领导层重组而离开”。
上周,Bungie宣布裁员220名员工(约占工作室总人数的17%),另有155名员工将被整合进索尼互动娱乐。Stephen Totilo的Game File通讯引用三位独立消息来源声称,这些裁员计划实际上早在2024年初就已经制定,无论《命运》最新扩展《最终形态》在6月的成功与否,裁员都会执行。
传闻:Bungie裁员风暴仅是前奏,或将完全成为索尼棋子
近日,知名游戏开发商Bungie宣布实施大规模裁员措施,涉及220名员工,约占总员工数的17%。据业内记者Jeff Grubb透露,这仅是变化的开端,预示着Bungie将逐步失去其独立性,并最终全面融入索尼的管理体系。
Grubb指出,在此次裁员后,Bungie将直接由PlayStation CEO Hermen Hulst监管。为缓解裁员影响,索尼正采取措施,将部分Bungie开发者重新分配至其他工作室。原本预计的裁员规模可能高达350人,目前已有155名员工转移至索尼其他团队,另有75人加入索尼新工作室,专注于新IP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去年10月Bungie已裁员的100名员工,该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已流失近40%的员工。这一系列变动不仅标志着Bungie内部的重大调整,也预示着其未来在索尼领导下发展方向的转变。
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命运2:终焉之形》大热,Bungie裁员计划仍会执行
Bungie裁员220名员工的决定与《命运2:终焉之形》扩展的成功与否无关,据称这是早有计划的举措。尽管《终焉之形》被视为系列的重大回归,但有三名消息人士向Stephen Totilo的Game File通讯透露,这些裁员计划早在2024年初就已经制定,远早于《终焉之形》6月的发布。
据报道,Bungie自2023年初《命运2:光陨》扩展发布后,一直未能达到索尼的财务目标并持续亏损。尽管2022年被索尼收购时承诺给予Bungie完全自主权,但管理层去年同意必须进行大规模裁员以向索尼证明其财务管理的决心。这导致了2023年10月约100名员工被裁,而本周实施的第二轮裁员被认为即便《终焉之形》大获成功也难以避免。
有消息源指出,“索尼对Bungie的出价过高,而Bungie承诺了无法兑现的内容。”裁员后,前Bungie员工在社交媒体上批评工作室,许多人将矛头指向了Bungie的CEO Pete Parsons。
Bungie大规模裁员波及极左设计师,曾为Sweet Baby激进拥护者
近期,游戏公司Bungie的裁员事件中,一位自称“左派游戏设计师”的九年老员工Max Nichols被曝在名单之上。Nichols因公开支持Sweet Baby公司(SBI)并发表争议言论,将批评SBI的玩家标签化为“凶残的白人至上主义者”,而成为话题焦点。
推特用户Grummz分析指出,当前游戏业界裁员趋势似乎倾向于移除那些过度投身社会活动、偏离游戏开发重心的员工。这番言论得到部分网友响应,认为行业过度卷入意识形态斗争,亟需重塑以回归游戏本身的价值创造。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最近解散了其多元化团队,这一举动也被视为企业界对过往“多元化、平等与包容”(DEI)策略的重新评估。Bungie的未来走向,以及整个游戏行业如何在创意与社会议题间找到平衡,仍面临诸多挑战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