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创世纪:一个跨越170多国的传奇诞生

时间:2024-09-29 04:05:21
编辑:

华为创立于1987年9月15日,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1987年9月15日,任正非创立华为,服务于全球170多个国家及地区

扩展阅读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通过AI重新定义体验,让消费者在家居、办公、出行等全场景获得极致的个性化体验。目前华为约有19.4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30多亿人口。

1987年9月15日,任正非创立华为,服务于全球170多个国家及地区

华为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的发展历程很像,可能现在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中国和华为最后都会将问题解决,发展得更好。

华为成立之初,面临巨大竞争,国内市场被国外的几大公司占领,诸如:爱立信、诺基亚、松下......实力弱小的华为不得不选择外国大型企业看不上眼的中国农村,并提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电子信息的一种方案),这让华为在与国外巨头公司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下来。

1987年9月15日,任正非创立华为,服务于全球170多个国家及地区

在农村发展获得成功后,华为开始研发属于自己的专利设备,成立知识产权部,在北京成立北京研发中心。到1995年时,华为公司的营业额已经达到15亿元人民币,虽然相比国外的电信巨头而言,这是九牛一毛,但对民营企业华为而言,这在当时就是一笔巨款,让华为撑过艰难的发展期。

1987年9月15日,任正非创立华为,服务于全球170多个国家及地区

保全自己后,华为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又开始了研发以及成立知识产权部,在一系列的努力下,华为在北京有了自己的研发中心,不仅如此,1995年时,华为公司营业额达十五亿元,这对于刚发展不久的华为公司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这笔钱让华为成功的度过了艰难的时期。

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为华为的发展添了一把火

1996年时华为与长江实业在谈判后决定合作,这一合作让华为的发展得以加快,同年由于中国与俄罗斯成为合作伙伴,华为抓住机会打开了俄罗斯的市场。除此之外,华为开启了对其他国家的市场开拓,但这并不容易,而且可以说是特别艰难,华为在欧洲促成的第一笔交易仅38美元。之后随着网络的发展,华为变得越来越好,变成了一家国际化企业。

1987年9月15日,任正非创立华为,服务于全球170多个国家及地区

走向国际化的华为并没有只着眼于亚洲地区,而是全面开拓。但全球化的道路是漫长的,是残酷的,最初华为在欧洲的第一笔交易只有区区38美元。但随着2G、3G网络的发展,华为凭借着过硬的技术逐渐占领欧美市场,并在独联体国家逐渐做大,先后承包各种电信、光缆业务,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

1987年9月15日,任正非创立华为,服务于全球170多个国家及地区

进入21世纪,大刀阔斧向前冲

20世纪90年代时,全球经济因为经济危机而萧条,直到21世纪,全球经济才开始回暖,这时各个行业都有着新的发展机遇,华为在这个关键时刻抓住了机遇,在欧美获得了很大收获,到2005年时,华为在国外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国内,不仅如此,华为还与一些实力强的企业成立了合资企业,这使华为在外国的市场有了更好的基础。

2009年的时候,华为领先于该行业其他公司发布了关于100G通信传输的解决方案,改方案成功将路由端口传输到设备端口提升到了100G的水平。2010年时,华为已经超过传统电信巨头西门子,成为全球第二(第一是爱立信)的通信设备供应商,成为中国唯二(另一个是联想)的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民营科技企业,而这时中国仅有两家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华为是五百强里面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企业。

1987年9月15日,任正非创立华为,服务于全球170多个国家及地区

最近几年里,华为一直在突破自己,并进入爆发式增长,凭借手机市场、平板成为不折不扣的国际电信“大佬”,今天的华为已经超过爱立信,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而且在我国建交的178个国家中只有七个国家没有华为的工作处,它可以为一千多种手机卡提供服务。

此外,华为更是在5G专利技术占比达到50%左右,打破西方国家对此的垄断。但也正是因为5G,让西方国家感受到华为的实力,对其深深忌惮。

1987年9月15日,任正非创立华为,服务于全球170多个国家及地区

果壳网于2010年11月上线,曾喊出目标“成为中国的Discovery”

2010年,果壳网上线,曾喊出目标“成为中国的Discovery”,希望在新媒体时代让科学和技术的传播变得引人入胜。

果壳网于2010年11月上线,曾喊出目标“成为中国的Discovery”

扩展阅读:

果壳网是一个科普类网站。作为一个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吸引了百万名有意思、爱知识、乐于分享的年轻人,用知识创造价值,为生活添加智趣。

果壳网由姬十三创立,与其之前创办的非盈利组织科学松鼠会在运营上完全独立。2010年,果壳上线,曾喊出目标“成为中国的Discovery”,希望在新媒体时代让科学和技术的传播变得引人入胜。

2010年11月,果壳网由果壳传媒推出;

2011年3月,启动“果壳达人”计划;

2011年9月18日,举行第一次“万有青年烩”活动;

2012年2月,果壳问答全面改版;

2012年4月,与浙江省科学技术馆联合举办首次菠萝科学奖;

2014年12月22日,果壳网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额2000万美元,其中教育机构好未来领投1500万美元,果壳网之前的投资方IDG等机构跟投500万美元。

果壳网于2010年11月上线,曾喊出目标“成为中国的Discovery”

Jerry Sanders于1969年创立AMD,十代传承的科技巨头

AMD公司(英语: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超微半导体),创立于1969年,是一家专注于微处理器及相关技术设计的跨国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硅谷内的森尼韦尔市。 最初,超微拥有晶圆厂来制造其设计的芯片,自2009年超微将自家晶圆厂拆分为现今的GlobalFoundries(格罗方德)以后,成为无厂半导体公司,仅负责硬件集成电路设计及产品销售业务。现时,超微的主要产品是中央处理器(包括嵌入式平台)、图形处理器、主板芯片组以及电脑存储器。

Jerry Sanders于1969年5月1日创立AMD公司

扩展阅读

1.概述

AMD为工业级市场及消费电子市场供应各种电脑(包括工作站、服务器、个人电脑以及嵌入式系统)、通信用之集成电路产品,其中包括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闪存、芯片组以及其他半导体技术。

Jerry Sanders于1969年5月1日创立AMD公司

1969年5月1日,Intel成立一年后,仙童销售高管Jerry Sanders创立AMD公司
公司的主要设计及研究所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主要生产设施位于德国,还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等地设有测试中心。
其中最为人知的产品有Athlon系列、Phenom系列、APU系列、FX系列、Opteron系列以及目前最新的Ryzen系列等中央处理器,收购自国家半导体的Geode嵌入式x86中央处理器,以及收购自ATI的Radeon系列图形处理器。

2.收购ATI

AMD于2006年7月24日并购ATi后,获得图形处理器的技术。收购ATI前的AMD,其主要产品是中央处理器,在其K7处理器中期之后,cpu特点是以较低的核心时钟频率产生相对上较高的运算效率,也开始使用PR值来标定产品性能。

但低端Duron系列仍以时脉标定,而且其主频通常会比同性能的英特尔中央处理器低1GHz左右。自从Athlon XP上市以来,AMD与Intel的技术差距逐渐缩小。

3.与Intel之争

2003年,AMD抢先于Intel之前发表具有64位的Athlon 64,可见AMD的技术已经与Intel相当,或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领先于Intel。

Jerry Sanders于1969年5月1日创立AMD公司

2005年4月22日,AMD发布Opteron处理器,领先于Intel率先发布拥有两个处理器核心的x86中央处理器(当然还是远远落后于ibm于2001年发布的POWER4双核处理器),随后又推出面向主流消费市场的Athlon 64 X2。
1969年5月1日,Intel成立一年后,仙童销售高管Jerry Sanders创立AMD公司
而由于两家厂商目前都已以多核心系统作为新产品的开发主轴,使得AMD的Athlon 64 FX-57 2.8GHz成为当时世界上性能最高的零售单核心中央处理器。不过AMD自对手英特尔发布Core微架构以后则再次屈居对手之下,而K10微架构发布之初也因性能未达预期使得市场份额开始流失,不过仍能透过主打性价比、田忌赛马的营销策略获得消费者及合作厂商的青睐,自45纳米版本的K10架构处理器开始市场份额也稍有起色,但性能仍不及对手。
2010年底,AMD推出绘图芯片与处理芯片合二为一的AMD Fusion芯片,亦即是“加速处理器”(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简称“APU”),获得PC业界不少生产厂家采用,包括惠普、宏碁及Sony等等。
1969年5月1日,Intel成立一年后,仙童销售高管Jerry Sanders创立AMD公司
然而AMD自2011年推出的Bulldozer微架构开始,面对对手英特尔的处理器产品而言,新架构产品性能不佳、高功耗高发热,而使得其x86处理器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流失。
2013年AMD获得包括索尼PlayStation 4、微软Xbox ONE以及Wii U的处理器订单,2016年也发布新微处理器架构Zen,以期扭转市占率及获利窘况.
2017年3月,Zen微架构的首发处理器产品Ryzen 7系列开售,并在多个性能测试中获取与竞争对手之旗舰级处理器产品相媲美的成绩。

4.图形处理器

图形处理器领域方面,AMD并购ATi以后便推出Radeon HD 2000系列,其中2900系列因相比对手NVIDIA而言显得高发热高功耗以及性能欠佳,而成为继对手的GeForce FX 5800以后最失败的显卡产品。但后续的改进版将功耗大幅下降,以及逐步扩大GPU规模,使AMD于2010年以Radeon HD 5970重登图形处理器的性能王座。
不过自GCN架构以来,因其架构过于复杂,使得制造成本偏高、高效率的GPU驱动程序的开发变得困难,以致于对手相比同样性能的情况下显得功耗偏高,加上AMD多年不佳的获利状况,使其营销方面的投入远不如对手NVIDIA,这些因素也使得AMD的在个人电脑图形处理器市场的市占率再次屈居NVIDIA之下。
现时AMD以Radeon Rx 300/400系列GPU与NVIDIA的GeForce 700/10系列竞争,其中Radeon Pro DUO则是2017,2018年性能最强劲的双GPU显卡。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12月4日发放3张4G牌照,中国进入4G时代

工信部于2013年12月4日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发放了TD-LTE 4G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4G时代。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12月4日发放3张4G牌照,中国进入4G时代

扩展阅读:

工信部于2013年12月4日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发放了TD-LTE 4G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4G时代。

工信部已经宣布给三大运营商分配了TD-LTE频段资源。其中,中国移动获得130MHz,分别为1880-1900MHz、2320-2370MHz、2575-2635MHz;中国电信获得40MHz,分别为2370-2390MHz、2635-2655MHz;中国联通也获得40MHz,分别为2300-2320MHz、2555-2575MHz。4G牌照的发放,意味着4G网络、终端、业务都将名正言顺地进入正式商用的阶段,运营商部署4G相关工作的脚步也将因此而加快,并在之后的3年内开启5000亿元规模的投资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12月4日发放3张4G牌照,中国进入4G时代

所谓的4G,即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根据国际电信联盟选定的标准,目前,中国主导的TD-LTE和欧美主导的LTE FDD均为目前4G的两大标准。而对于普通手机用户来说,4G网络的最大好处就是手机上网的网速大大加快。4G时代,广大手机用户将轻松实现在线观看高清视频、高速上网等功能。

对消费者而言,4G可以带来更快的网速,其网速是3G网络的10倍以上,在4G时代,快速的网络传输能支持很多高清视频和更多应用。对国内外电信设备商而言,4G意味着新的商机,新的市场,新的盈利空间。而对地方政府而言,4G投资及消费会将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首批获得4G牌照的运营商中,中国移动在12月18日最先开始为用户提供4G网络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12月4日发放3张4G牌照,中国进入4G时代

在这场4G带来的市场盛宴中,中兴、华为等国际大型通信设备制造商将率先受益。中兴通讯表示,其依托强大的服务团队和丰富的海外商用经验,已经为国内4G发展做好了准备。中兴通讯可以提供无线接入、核心网、终端、芯片、业务平台和服务等端到端4G解决方案,特别在无线基站方面,中兴通讯可以满足不同覆盖场景的不同需求。

思科、ibm等也都会在中国4G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两公司都表示,其在中国业务将有望增长。

相比于3G网络,4G网络有更快的速度,带来的应用前景让人无限遐想。比如目前3G手机可以用QQ、微信等主流社交软件视频通话,实现面对面的沟通,但从实际使用效果来说,并不是非常让人满意,视频通话画质低,连接速度慢,而4G网络可以让手机视频通话变得更加清晰。4G网络可能会使视频网站会迎来发展契机,以及未来在线教育将变得更为可能。4G网络更将使得手机也能远程协作,手机上的远程操作可以让消费者通过手机上的相关应用来远程控制电脑,或者在电脑或手机上远程控制手机,这项应用的加入将给消费者使用手机带来新的体验,让相距万里的用户之间实现一种新的互动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新的变化。此外还有人认为,有线电视或许会被淘汰,因为直接用4G信号,就可以将电视链接所有电视节目。

工信部对4G牌照的发放,并没有让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满意。因为这次发放的是TD-LTE标准的4G网络,这一4G网络是在中国移动主导下研发并制定的中国标准。更重要的是,从2012年开始,也即牌照发放之前一年,中国移动就已经在建设4G网络基站了。中国移动成了4G网络的“抢跑者”,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而言极不公平。

这是中国移动的无奈之举。 2009年,3G牌照发放的时候,中国移动获得的是自主标准TD-SCDMA网络,中国联通获得的是WCDMA网络,中国电信获得的是CDMA2000网络,后两者都是国际已经成熟的3G通信网络。中国移动投入了数千亿元人民币,但受困于TD-SCDMA产业链不完善,中国移动相比于其他两家运营商明显缺乏3G终端优势,大量用户转向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目前虽然官方数据称用户超过1亿户,但3G网络使用率并不高,很多省份甚至低于15%。在中国移动2012年财报中,约3/4的数据流量来自WLAN网络,2G和3G数据流量占比仅为1/4。

在3G时代落后的中国移动,最终选择在4G“抢跑”。中国移动在年初宣布推动TD-LTE 4G“双百”计划,即TD-LTE网络覆盖全国地市级以上的100个城市、采购超过百万部TD-LTE终端,建设20万4G基站,覆盖人口超5亿,建成全球最大4G网络,中国移动的这一目标目前已经实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12月4日发放3张4G牌照,中国进入4G时代

由于有了3G时代的教训,中国移动不愿意在4G时代继续独自一家发展TD-LTE这一自主标准的4G网络,于是工信部发放的TD-LTE标准面向全部的三家移动通信运营商。

但对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来说,他们最希望获得的不是TD-LTE标准的4G牌照,而是FDD-LTE标准的4G牌照。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香港出席2012年业绩发布会时曾明确表示:“经管理层的研究,中国联通将坚定不移走现有技术路线,即FDD-LTE制式的4G网络。”选择这一标准最大的好处是,中国联通可以通过技术平滑演进,将现有3G基站升级至4G。这样即使投资4G网络建设,投入也不会太大,初步估计在100亿元人民币以内。有这样的优势,中国联通没有理由要同时经营两种标准的4G网络。

对中国电信来说,由于不存在通过技术手段将3G平滑过渡到4G的情况,其要发展4G网络,就必须新建。但中国电信3G网络目前还未盈利,如继续投入巨资在全国新建一张4G网络,无疑压力巨大。中国电信最终可能会选择租用4G网络而不是新建。

相关攻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