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男子婚前故意隐瞒精神病史,杀害妻子被判死缓

时间:2024-08-02 10:32:13
编辑:

8月1日,辅警隐瞒精神病史杀害妻子被判死缓登上了热搜榜单,具体是怎么回事?接下来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天津一男子婚前故意隐瞒精神病史,杀害妻子被判死缓

2021年11月21日深夜,29岁的天津女子小洋(化名)在家中客厅被新婚丈夫张某育杀害,身上留下了骇人的49处刀伤。此时距离两人举办婚礼仅过去55天。凶手张某育,曾是天津市公安局西青分局的一名辅警,婚前故意隐瞒患有精神疾病。

2024年4月22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张某育死刑缓期二年执行,限制减刑,同时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4.7万元。一审判决书显示,公诉机关认为,张某育故意杀人犯罪手段极其残忍,且没有任何悔罪表现,加上故意隐瞒、擅自停药的行为,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建议法庭对张某育处以最严厉的处罚。

因此,一审判决后,小洋的母亲王女士向检察机关提出了抗诉申请。7月31日,潇湘晨报记者从王女士处获悉,检察机关拒绝了他们的抗诉申请,决定不抗诉。小洋的父亲也透露,检察机关回复,“在这个案子里,死缓,限制减刑已经是最严厉的处罚”。因为检察机关不予抗诉,目前该案正在进行死缓复核。“对于这个结果,我们不甘心,又无可奈何。”

天津力促2026年智能算力跨越10EFLOPS大关,赋能企业AI芯片布局加速

近日消息,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了《天津市算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规划至2026年底,实现全市算力中心中国产算力芯片使用率超60%的里程碑。

天津力促2026年智能算力跨越10EFLOPS大关,赋能企业AI芯片布局加速

此外,天津预计建设不少于5个高效赋能的大型智能计算中心,并促进超过30个算力驱动的示范应用场景落地,旨在构建特色鲜明、协同并进的算力产业发展格局。

汇总部分重点任务如下:

加大智能算力供给: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结合市场需求,建设“万卡”智能算力资源池,打造京津冀地区重要算力节点。力争到 2026 年,全市智能算力规模达到 10EFLOPS 以上。推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拓展高精度科学计算市场,服务重大科研任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持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结合人工智能发展需求,拓展业务领域,强化协同创新。到 2026 年,全市超级算力应用率达到 70% 以上。

强化国产自主可控技术创新:聚焦突破“卡脖子”技术,支持企业加快人工智能(AI)芯片布局,推进国产化中央处理器(CPU)、深度计算处理器(DCU)、数据处理器(DPU)、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等算力核心芯片技术路线整合和产品迭代。夯实自主可控软件基础,加快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等软件开发,推进应用软件与国产主流芯片、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框架的适配。

加快算法模型发展:发展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言语交互等领域算法模型,积极布局通用和垂直行业大模型,支持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基于人工智能自主可控软硬件平台,研发行业模型或多模态通用模型,推进既有大模型性能提升和产业化。加强与企业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合作,推动智慧港口、智能电网、医疗健康等行业模型研制及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以边缘算力资源支撑自动驾驶算法决策和场景开发,推进解决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复杂场景、多样的交通参与者及突发事件等驾驶难题。整合算力资源,建设智能网联汽车运营服务平台,促进“车、路、云、网、图”有机协同,发展智能网联服务新业态。

相关攻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