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2021 139GAM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海淀、石景山发布暴雨橙色预警,请注意防范
北京市气象台7月30日6时发布:早晨至白天阴有大雨,局地暴雨,南风二三间四级,最高气温29℃;夜间阴有小到中雨,南转北风一二级,最低气温25℃。暴雨蓝色预警中,早晨雨势加大,出行雨具随身,注意防雷避雨;降雨持续到半夜前后,注意防范路面湿滑和积水,山区谨防地质灾害。石景山区已于7月30日6时50分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海淀区于7月30日7时0分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雨量情况
7月30日00时-7月30日08时,全市平均降水量26.4毫米,城区平均44.3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石景山五里坨,112.0毫米,最大小时雨强也出现在该站,30日06-07时,90.8毫米。最近一小时(07-08时)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昌平北七家,64.9毫米。
预警信息
此外,北京已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积水内涝蓝色预警、山洪灾害黄色预警,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防洪Ⅳ级应急响应。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市气象局7月29日18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7月29日20时至7月31日20时,我市房山中部,门头沟中东部,昌平东北部,延庆东南部,怀柔中部,密云、平谷大部,顺义东北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黄色预警);房山西部和北部,门头沟中西部和东部,丰台、石景山、海淀西北部,昌平西部,延庆西部和北部,怀柔北部,密云东北部,平谷南部有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蓝色预警),请注意防范。
积水内涝蓝色预警
市水务局与市气象局2024年7月29日21时00分联合发布积水内涝蓝色预警:预计29日21时至31日08时,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通州区、昌平区、大兴区存在局部积水风险,提醒广大市民关注天气形势及雨水情变化,出行尽量避开低洼处,同时做好地下空间防护工作。
山洪灾害黄色预警
市水务局与市气象局2024年7月29日21时联合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预计29日21时至31日08时,我市密云、平谷、延庆、怀柔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黄色风险),房山、昌平、门头沟可能发生山洪灾害(蓝色风险),请公众远离山洪沟道,暂停涉山涉水户外活动,防范山洪灾害。
北京市解除暴雨橙色预警,局部地区仍有大雨
近日消息,北京全市现大雨、局地大暴雨,今日(7月25日)降雨持续,局地仍有大雨。受降雨影响,最高气温将降至30℃以下。需要注意的是,本周末北京还有一次强降雨过程。
据气象部门监测,7月24日14时至25日8时,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1.3毫米,城区平均35.1毫米。房山区12个站、昌平区2个站降水量超过100毫米,最大降水量为房山车厂,为139.5毫米。
根据我国雨量等级标准,24小时内降雨量在25.0~49.9毫米之间为大雨、24小时内降雨量在10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由此看来,截至目前,北京全市普降大雨、局地大暴雨。
据北京市气象局最新消息,目前,影响本市的降雨云团已减弱,解除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据北京市气象台预计,今天早晨至白天阴有中雨,局地大雨,北转南风二三级,最高气温29℃;夜间阴有分散性阵雨,南转北风一二级,最低气温25℃。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水利部消息,受3号台风“格美”影响,7月27日至28日,京津冀还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以暴雨到大暴雨为主,海河流域部分河系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请关注临近预报预警信息。
北京市气象台提醒,今天早晨至中午前后北京仍有降雨天气,出行请携带雨具,驾车注意交通安全,山区谨防地质灾害。
北京上半年大模型爆发:71款新品占全国四成以上份额
近日消息,在近期举办的北京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和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官方披露,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继续蓬勃壮大,上半年全市已成功部署71款大模型,全国占比超40%,彰显了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卓越贡献。
北京市发改委高技术处副处长蒋海峰在发布会上指出,2024 年上半年,北京市创新和高技术产业表现强劲,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市数字经济的增加值同比增长 7.8%,其中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4944.6 亿元,同比增长 12.4%,拉动 GDP 增长 2.6 个百分点。
北京市经信局去年宣布,北京市将形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突破,助力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包括将全面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底座、支持头部企业打造对标 ChatGPT 的大模型,着力构建开源框架和通用大模型的应用生态、加强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加速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供给。
北京启动“人工智能+”新蓝图,医疗教育领域将迎大模型技术革新推进
7月26日消息,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携手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及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于今日联合颁布了《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该计划旨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北京市智能化转型升级,标志着首都正式迈入新阶段的AI赋能发展战略。
《行动计划》提出了发展目标:2025 年底,通过实施 5 个对标全球领先水平的标杆型应用工程、组织 10 个引领全国的示范性应用项目、推广一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商业化应用成果,力争形成 3-5 个先进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产品、100 个优秀的行业大模型产品和 1000 个行业成功案例。率先建设 AI 原生城市,推动北京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
《行动计划》提出,围绕机器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综合型、标杆性重大工程,促进大模型核心理论与技术突破,增强人工智能工程化能力,提高重点行业的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构建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形成大模型行业应用新生态。
具体汇总如下:
(一)人工智能 + 机器人
整合创新资源,结合真实场景需求,推出融合具身智能的机器人,以应用牵引具身智能迭代演进。搭建具身智能应用试验场,验证物流仓储、生产制造、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科研探索等场景下具身智能机器人性能,持续提升具身智能的智能水平。规范具身智能训练数据采集标准,建设各细分行业真实场景的高质量数据库,持续促进具身智能自我进化。
(二)人工智能 + 教育
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大模型企业、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协同联动,重点汇聚北京市优质教学案例、讲义素材、施教方法以及学生心理健康、公序良俗常识等教学知识,培育跨学科、跨学段的教育大模型平台,提供智能备课、课件生成、课程分析、学习跟踪、家校联动等辅助工具,平衡班级制授课和个性化学习,为教师减负提效。加强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探索思维培养智能体、跨学科 PBL 课程设计等工作。
(三)人工智能 + 医疗
围绕优质医疗资源,构建医疗监管机制创新、医院与医生科研成果收益均衡以及医院信息系统智能化升级的三者合一“北京医生”医疗大模型平台,释放医院、医生、大模型企业协同创新潜力,促进医疗、医保、医药等“三医”联动,建立高质量医疗数据标注库和医疗大模型训练可信空间。探索医生与医疗智能体协同机制,优化导诊服务、在线问诊、处方生成、用药咨询、慢病管理以及家庭智能医生等医疗辅助服务,推动互联网医院向人工智能医院升级。
(四)人工智能 + 文化
基于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汇聚文学作品、历史建筑、文化遗迹、景点信息等优质文旅数据,协同旅游景点、文创单位和管理部门,推动人工智能与文旅深度融合,支撑文化大模型服务平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个性化、高效且便捷的文旅服务,增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人工智能 + 交通
基于大模型生成道路、车辆、人流、天气等仿真数据,加快自动驾驶仿真训练,优化车路云网一体化技术路线,探索 FSD、ASD 等单车智能技术,建设智能、高效、安全的城市交通网络。依托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融合车载传感器、路侧视频设备、高精度地图、交通管制信息、天气环境等多源数据,构建交通大模型平台,精准预测交通流量及拥堵情况,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机制,做好车辆出行路径的动态规划与交通引导。